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大数据
从机械制造到数字领航——中航电梯智能蝶变
字号: 分享:

“滴滴滴……”在中航电梯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系统突然响起急促的提示音。屏幕上,某部电梯的工号闪烁着红光,系统自动推送出“轿厢门异常闭合”的故障预警。这个瞬间,一场关于电梯运维的智能变革生动上演,这正是中航电梯从传统迈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精彩片段。

智慧服务:“事后修”变为“事前管”

“过去依靠人工巡检和被动报修,现在系统能在故障发生的瞬间捕捉异常,并将解决方案同步推送给维保人员。”中航电梯大数据中心主任李从权点击屏幕,展示着实时更新的故障处理进度。

这套自主研发的电梯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3000多台电梯运行数据的持续监测,建立起覆盖电梯全生命周期的“数字档案”。平台不仅能实现24小时远程监测、故障预判和自动报警,更通过AI大模型将老员工的维修经验转化为智能算法。当故障发生时,系统会自动匹配历史案例,生成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使新员工也能快速上手。

这个电梯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可以预测电梯故障。“比如,我们设置钢绳使用寿命是折弯次数100次。到达100次之前,系统就会提前报警。”李从权说,上个月我们对155台电梯试运行预警,15天内故障命中率达60%。

已完成调试的产品。牟绍莉 摄

电梯监管维护从“事后修”转变为“事前管”,极大提升了乘客安全保障水平。

截至目前,中航电梯建成了数据中台、电梯远程调试系统、生产执行管理系统等9个系统,通过5G制造专网,实现数据实时汇聚和统一存储治理,为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数据资产。

智能生产:效率与品质双重飞跃

走进中航电梯6号厂房,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更为直观。伴随导轨上滑行,800公斤重的钢板精准停靠在激光切割机前。26台工业机器人如精密舞者,在毫秒间完成抓取、折弯、焊接等12道工序。每隔1分钟,一套完整的电梯层门零部件便完成加工,日产能达到500套。智能化生产车间主任黄科介绍:“精准的数字编程将机器人操作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废品率降低至0.01%,这在传统生产模式下是难以想象的。”

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牟绍莉 摄

除了智能机器人,中航电梯的生产车间里一个个显示屏吸引着记者的注意。每个生产环节,蓝色数字化大屏上都实时滚动着项目单号、工单进度等生产数据。“数据实时显示汇总,生产调度更方便了。”黄科说。

在装配环节,每件零部件都被赋予专属二维码,工人只需扫码确认,系统便会自动校验参数。“过去仅凭肉眼识别,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难免出错。现在一旦出现型号不符,装箱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彻底杜绝了错漏问题。”车间工作人员欧星晨展示着智能装箱系统的运作流程。

待发货的产品。牟绍莉 摄

5G智能制造管理平台为整个生产线注入了“数字神经”。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库,每个环节的数据都通过5G网络实时上传至数据中台。基于高频市场分析,企业能够精准预测需求,实现柔性化生产,有效降低库存压力。同时,通过对销售数据的深度挖掘,中航电梯已开发出多种定制化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

数字赋能:管理与市场全面升级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重塑了企业的管理模式。5G技术的应用,使业务流程实现了线上化、标准化,员工通过系统终端即可实时查看工作任务,业务流转时间缩短50%以上。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各类报表,将员工从繁琐的数据统计中解放出来,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样梯展示。牟绍莉 摄

凭借智能化转型的成果,中航电梯在市场拓展方面表现出色。今年一季度产量突破600台,同比增长44%。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成为西南地区出货量最大的本土电梯企业,进入全国600多家电梯生产企业前20位,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自2019年获得出口贸易资质以来,产品已远销东欧、中欧、中东等地区,覆盖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2024年外贸出口订单持续增长,出口额达500万元,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智能制造 智慧服务’双轮驱动战略。”中航电梯负责人胡明展望道,“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更完善的数字化生态,让中航电梯不仅成为品质的代名词,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从智慧服务到智能生产,从中端制造到高端智造,中航电梯的转型实践,正是贵州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生动缩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